- 发布日期:2025-06-27 20:50 点击次数:172
点击链接看系列前篇:
序列之先后是有讲究的。一般来说序列排第一的都是野战军最强。
比如西野1纵,纵队司令员贺炳炎有能力也有脾气,敢和彭总拍桌子对吵,但战斗力是真硬,西野初期是绝对主力、彭总大腿。
再如晋冀鲁豫1纵,杨得志苏振华带的那个纵队,开到华北准备去东北,聂总差点截胡全留下,刘邓首长无论如何也得要回来。如果杨得志一直在,不是1、7合并,战斗力不至于让3、6纵抢走风头。
又如华野1纵,最早成建制,攻守兼备,粟裕心腹,每战当先,粟裕的威信大半靠1纵撑起来。
排名靠后的就不好说了,西野6纵多是警备部队,晋冀鲁豫10、11纵地方化,华野11、12纵半主力半地方干的是骡子的活儿,华北14纵跟着打酱油。
唯独东野,排名靠后的几个纵队,却颇有筋节。
前文已讲到8纵。今从9纵开始。
9纵,司令员詹才芳。
9纵组建于1947年8月,战斗力与1、2、3、6纵无法相比,与4纵、7纵相提并论似乎也勉强。打了一些好仗,中规中矩。筋节在于司令员詹才芳中将。

詹才芳与程世才早年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军级干部,若论实际职级,1933年7月詹才芳就已实任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政委。
红九军虽说是12师加上巴中、恩阳、阆中、仪陇等县独立团扩充起来的,比后世的军差距不可以道里计,但对红军干部们来说,职级的相对差距是一直延续下来的。
当时红九军的副军长是许世友,政治部主任是王新亭。是实打实的上下级关系,这两位后来都授上将。王建安、陈再道、陈锡联、程世才都是师长,郑维山是詹才芳手下的团长。
詹才芳为什么会在后来十几年生涯中逐渐落后,定格在中将职务上呢?查其履历,并没有像陈光、程世才那样明显的失误或职务调整。寻其原因,大概一是政工干部的身份没有军事干部晋升的快,二是抗战时期所处环境并不太好。
全面抗战的前三年,詹才芳一直逡巡于抗大分校的先遣大队,虽说也是一方主事者,但相比三大主力师的旅长、团长,或是新四军各级将领,分量无疑太弱。直到1940年,詹才芳将将当上晋察冀第三分区副司令员,这时就已注定了后来的境界有限。
三分区司令员黄永胜,对詹才芳过往四方面军军级干部经历很不以为然,有一次,对分区政治部主任潘峰说:“听说詹才芳在红军时期当过政委,这么说,他应该是个军级干部喽。”话里话外不无讽刺。
与傅秋涛、傅钟、朱良才、唐亮、钟期光这些政工干部不同,詹才芳既无在高级机关负责综合领域的机会,也没有到军区主政一方,或者早早跃升到方面军政治部一级,委委曲曲、严重滞后地担任纵队司令员,这是一步落后、步步落后。
不过詹才芳毕竟资历足够深厚,能力自非寻常。9纵部队的基础是冀东部队,只有25师是由冀东军区基干部队独立10旅升级而来,26师的基础独11旅、27师的基础独9旅,都是抗战后才参军的青年组成的游击队,基础比较差,不可与山东各主力师相提并论。但9纵奋起直追,打的也不算太差。成立之初还吃过亏(要说吃亏,3纵4纵6纵也有,不能一失利就否定),后来强行逆天改命越打越像样,9纵不仅翻了身,天津战役中竟然一马当先变助攻为主攻,和1、2纵抢功,詹司令着实有两把刷子。
10纵,司令员梁兴初。
梁兴初战将出身,过往经历不需多说。以山东1师师长的身份到东北,接任纵队司令员是早晚的事。只不过东北猛将如云,各种资历巨咖不说,单是能征惯战的骁将就多得用不完,有纵队司令的位置,先得尽着李天佑、刘震、黄永胜、洪学智、邓华、韩先楚这些人。

梁兴初于1947年5月调任6纵副司令员,梁兴初强烈要求要兼任16师师长。16师也是115师的血脉,不陌生。不料屁股还没坐热,3个月后东总准备调其到新组建的10纵担任副司令员。
从1纵副司令员到6纵副司令员再到10纵副司令员,三连副。有的人说梁大牙个性太要强,非要争位置。但这个路数换谁也不会气顺,从1纵到6纵平调,勉强说得过去,这是林总的老部队,调最强的干部过去。又到10纵这种新部队当副职,不好交待。尤其是梁兴初这种主力战将。
10纵确实也有些特殊情况。
10纵的3个师28、29、30师,分别由独立1师、3师和东满独立师组成。部队的主官颇有来历。独立1师是八路军359旅一部分改编而来,由359旅原参谋长、后任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司令员刘转连带到东北的,算作是红二方面军、120师的代表队。不过大概由于长年在后方,主要精力放在垦屯上,战斗作风远不如山东八路军部队凌厉悍勇。
二下江南中,由359旅改编的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1师没打好阻击,对阵陈明仁71军的87师没打好。林总怒而将时任独1师师长的刘转连降为独3师副师长。后来顾及到贺老总的面子,扶正为独3师师长。
独1师、3师都有刘转连和359旅的成分影响力,刘转连当年在120师担任团长,彼时梁兴初才是营长。这种上下级关系未免有些尴尬。不过梁兴初也没惯着,在10纵成立时的干部大会上,毫不客气地讲,有些仗没打好,主要责任在个别指挥员。
未完待续。
